当前位置:主页 > 未解之谜 >

董明珠前夫怎么死的 董明珠后来一直单身吗

来源:投稿时间:2023-09-04 00:50作者:王耳朵的观点浏览:

那一年,宗庆后在蹬三轮,董明珠一夜丧夫,郭德纲众叛亲离……,下面是王耳朵的观点给大家的分享,一起来看看。

董明珠前夫怎么死的

01

1997年,35岁的史玉柱到无锡出差。

没钱住酒店,只能住30块一晚的招待所。

有个女服务员立马认出了他:这不是那个超有钱的大老板吗,怎么会来这里?

她或许想象不到,那个时候的史玉柱,到底经历了什么。

1991年,史玉柱成立巨人公司,很快成了国内电脑行业的领头军。

1994年,他当选中国十大改革风云人物。第二年,又被《福布斯》列为内地富豪第8位。

33岁的史玉柱,站在时代之巅,名利双收,繁花似锦。

可谁也没想到,仅仅2年之后,他就因为投资巨人大厦导致资金链断裂,几乎破产,欠债2.5亿。

大厦崩塌,史玉柱重重跌落。

郭德纲说过一段话:

“有钱人在深山老林,耍刀枪棍棒,打不散无义宾朋。穷人站在十字街头,耍十字钢钩,钩不着亲人骨肉,”

从亿万富翁一夜之间变成“全国首负”的史玉柱,在35岁那年彻底体会到了什么叫做人情冷暖。

他想挽救资金链,找人入股,预测有个五千万就够了。

找朋友,可过去的朋友根本不见,让他吃了不少闭门羹。

找银行,可曾经一直支持他的银行行长,见到他都是躲着走。

找投资人,可奔波跑去美国,见面一聊,才知道对方是个骗子。

得意时,谁都想来锦上添花;失意时,竟无一人雪中送炭。

更让他灰心丧气的,是周遭那些嘲讽、奚落的声音。

那时,有人请他上节目,想让他聊聊自己的失败。

没想到现场观众个个按耐不住兴奋,替他“反思”起来:

“史先生,我给你总结了一条失败问题,你这个人啊,太贪大。”

“巨人的失败,纯属个人的失误,我觉得你肯定是有人性上的缺点,这个东西是你个人的素质问题。”

“你作为一个企业家,读的书是不是太窄了?我给你建议两本......”

......

现场“群情激愤”,掌声雷动,11个观众争先恐后发言,字字句句都直指史玉柱“有问题”、“不行”。

到最后,主持人把话筒递给史玉柱,让他说两句。

史玉柱只苦笑:“不说了吧。”

绝望之下,史玉柱也想过一了百了,他跑去爬珠穆朗玛峰,没有想过回来。

行至半山,差点冻死,幸而被人救下。

35岁的史玉柱,背负着可能一辈子都还不上的2.5亿,背负着众口铄金的千夫指。

尊严散落一地,活成了一个笑话。

02

30岁之前,董明珠曾以为自己会过着平平无奇的一生。

21岁,大学毕业,董明珠回到家乡,进入一家化工研究所做行政工作。

不久结了婚,生了孩子。

工作稳定,夫妻甜蜜,儿子可爱,日子过得既平淡也幸福。

可命运的河流,硬生生转了一个急弯。

婚后没几年,丈夫因病去世,抛下孤儿寡母。

那一年,董明珠刚满30岁。儿子,才不过2岁。

那个年代,一个带着孩子的寡妇,在很多人看来,这辈子也就这样了。

但董明珠不甘心就这样向命运认怂,决定出去闯一闯。

35岁,她把儿子托付给母亲,自己辞去工作,独闯深圳,到格力公司干基层销售。

干销售,要和形形色色的“社会人”打交道。

没关系没背景的董明珠形单影只,还是个女人,吃过的苦可想而知。

可只有她自己知道,与在外的摸爬滚打相比,更苦涩的,是骨肉分离。

每次放假她回到老家,儿子总是一声不吭,像只小猫一样紧紧依偎着她。

似乎只要一松手,母亲就会离开。

有次,董明珠离家,半路发现有东西落在家里,急忙折返。

经过儿子房间,她想再看一眼熟睡的孩子。

可撩开被子,却看见儿子躲在里面,哭得满脸都是鼻涕和眼泪。

董明珠的心突然一下被揪紧了。

而儿子看到妈妈回来,懂事地急忙把眼泪擦干,还装着笑说:“妈妈你快走吧,我没事。”

这一幕,成了董明珠一生都挥之不去的心酸。

放下工作养不起你,拿起工作陪不了你。

可是啊,宝贝对不起。

如果不是生活所迫,谁又愿意骨肉分离,到千里之外去奔波呢?

那些年,董明珠亏欠的另一个人,是母亲。

鲁豫曾采访她:“目前为止,你觉得人生最大的遗憾是什么?”

董明珠说,没有陪妈妈走完最后一程,是此生最大的遗憾。

当初,以为母亲是背后坚固的后盾,所以不管道阻且长,都能勇敢前行。

可再回首,才知道父母不可能永远站在原地等你。

人到中年,若能顺遂安稳,谁愿意颠沛流离?

只是他乡容纳不下灵魂,故乡安置不了肉身。

从此便有了漂泊,有了思念,有了太多不舍与无奈。

35岁的董明珠,上有老,不能伴其左右;下有小,不能陪他成长。

为所爱之人眼里的岁月静好,背着如山的责任负重前行。

03

1963年,宗庆后18岁。

他是穷人家的孩子,很小的时候就为了补贴家用,走街串巷,卖爆米花、烤红薯。

那一年,他想读书改变命运,便打算报考不收学费、还能拿补贴的师范学校。

却因为不属于贫下中农,被拒之门外。

刚好听说舟山马目农场在招收知识青年,还不看家庭成分。

这对于年轻的宗庆后来说,几乎是唯一的“救命稻草”。

他想都没想就报名了,还天真地以为,只要努力干活,几年之后,一定能出人头地。

可他不知道,当时的马目农场,是个荒无人烟、寸草不生的地方。

本是关押犯人的劳改所,被称为“舟山西伯利亚”。

挖沟修坝,拉土堆石,种地割稻,成了这个年轻人的全部世界。

而且一干,就是15年。

15年后,母亲退休了,宗庆后也终于在农场熬出了头。

他得以接替母亲,进入工农校办纸箱厂做推销员。

只是,当初那个意气风发的少年,已经是33岁的“大叔”了。

在这个理应成家立业的年纪,宗庆后孑然一人,一无所有。

没房、没车,收入太低,连吃饱穿暖都不容易。

更没家庭,年轻时遇到过喜欢的人,可因为穷苦,他只能把爱情关在门外。

彼时的他,站在尴尬的中年,身前是荒废在农场的15年青春,身后是茫茫不知去向的未来。

举目四望,连个能依靠的人都没有,想单枪匹马闯出一片天,何其艰辛?

宗庆后只能一分一厘地挣钱。

不出差的时候,他清晨6点就拐入弄堂,在早点店匆匆吃一份大饼油条。

吃完就赶紧蹬着三轮,四处送货,直到深夜。

出差的时候,坐绿皮火车,全国推销商品。

那时候,火车上很挤。货物又大,只能摆在厕所里。

宗庆后从杭州到湖南,就一路在狭窄难闻的厕所里待了十几个小时。

他在简陋的招待所里打过地铺,在广交会大门外摆过地摊,在穷乡僻壤、犄角旮旯里追款讨债。

之后,宗庆后东拼西凑借了14万接下校办企业经销部,立志干出一番事业。

可没人看得起他:一无所有,年纪还大,创业?痴人说梦。

想借火柴点煤炉做饭,都没人愿意理他。

35岁左右的宗庆后,内心或许已经翻江倒海,仍在咬牙摸爬滚打。

毕竟,人到了一定岁数,风雨再大,自己也得是那个屋檐,再也无法另找地方躲雨了。

04

35岁的史玉柱、董明珠、宗庆后,与人到中年却一事无成,彷徨焦虑的我们,何其相似?

这个2020年,多少人是在一夜之间读懂那句:成年人的生活里,没有容易二字。

有人因疫情失业,被迫转行开滴滴、送外卖、摆地摊;

有人经历变故,从光鲜高处,跌落灰心丧气的低谷;

有人为了油盐酱醋,再找不到任性的借口,只能逆来顺受。

但年轻人可以熊,老年人可以躲,唯独夹在中间的中年人,最是无路可退。

如果用一句话形容35岁,或许是这样的:

痛,但哭不出来。

年轻时,痛像割伤,失恋、考砸、与父母争吵,痛来得猛烈,但去得也快。

可35岁,痛更像捶伤。

薪水微薄,四处漂泊,父母已老,孩子尚小。

车贷、房贷、学费,像一个个无底的深渊;一家人的吃穿用度,也像一座座压在心头的大山。

一捶接一捶下来,虽不锋利,却无比沉重,捶得你直不起腰。

想起在虎扑看过一个浏览量超高的帖子:

35岁的楼主,一年前还经营着公司,被喊着x总,拿着2万月薪。

可一转眼,公司没了,自己失业了,人到中年拥有的一切都从高处摔成了碎片。

也求过人,投过简历,可处处被嫌,走投无路。

不得已,只能去送外卖。

不知不觉间,当骑手已有一年了。

每天风里来雨里去,一个月赚六七千。

想月薪过万,就得更卖力,平均每天要接60多单。

从公司老总,到外卖小哥;从每月轻松2万到手,到苦哈哈奔波还赚不到1万。

成年人的体面,往往经营了几十年,可摧毁它,只在一次变故的瞬息之间。

05

有人说:这世上有人住高楼,有人在深沟,有人光万丈,有人一身锈。

可说这话的人却没有告诉你:

住高楼的人,是怎么一步步爬上去的;光万丈的人是蜕了几层皮,才脱掉一身锈的。

35岁的史玉柱,在一片嘲讽中继续前行。

靠着敏锐的嗅觉,用脑白金打开市场,逐渐恢复元气,几年就还完了巨额欠债。

2016年,胡润百富榜发布,史玉柱家族以540亿元财富,位列第19名。

35岁的董明珠,把自己逼成了拼命三娘。

1992年,她在安徽销售额破1600万元,占当年全公司的八分之一;1993年,格力销售额突破3亿,她就贡献了5000万。

一路开挂,创造了格力一个又一个销售神话。

35岁的宗庆后,一直到如今75岁的40年间,每天都工作16个小时。

没有节假日,在办公室里睡觉。

他一手创立的娃哈哈,成了家喻户晓的国民品牌,宗庆后3次问鼎中国内地富豪榜首富。

若是站在时光的这头回望过去,35岁的他们,哪一个不是在困顿、窘迫中满身疲惫、无路可退?

但命运从来不会辜负一个拼尽全力的人。

实际上,这或许是成人世界的一个残酷真相:

走在中年的人,没有一个是不难的。

钟南山35岁还在山东烧锅炉,那时他根本不会想到,多年后自己走上从医路,成为祖国的功臣,获得“共和国勋章”;

马云35岁两次创业失败,被人当成骗子、疯子,那时他根本不会想到,多年后自己会改变一个时代,阿里巴巴,会成为一个传奇;

郭德纲37岁时被众叛亲离,德云社被迫停止所有演出,那时他根本不会想到,多年后自己的路越走越宽,成为相声界的半壁江山。

生活不止抽了你一个人的耳光,生活是死命抽着每个中年人耳光,根本不问你是谁。

但正如蔡康永说的那样:

把人生的镜头拉远一点,不要老是特写。

当你站在更高更远的地方回头望,就会发现当初以为过不去的那些事,其实全是擦伤。

再过两年,耳朵也将迎来自己的35岁。

从农家小伙,到城市扎根;从一无所有,到独自打拼,我被生活捶了,痛了,憋屈了。

但也明白了:众生皆苦,每个人都在拼命奔跑。

和你一样难的人还有很多,从来不只是你一个。

心理学上有个词,叫“过道原理”。

过道里的感应灯平时是关闭的,人们只有走到相应的位置,灯才会为你照亮前路。

这就是我们的中年写照。

如果你害怕了,退缩了,那你永远迈不过黑暗。

咬咬牙,往前走一步,再走一步,或许就豁然开朗。

谨以此文,送给每个35岁左右的朋友。

因为一路尝遍生活的苦,你们都是自己的英雄。

也愿你们迈过坎,跨过难,过不了几年,再回头看。

到那时,轻舟已过万重山。

-END-

大家好,我是王耳朵,上不知天文,下不知地理,中间略懂点人生歪理。一个路见不平,就忍不住一声吼的中年boy。

董明珠后来一直单身吗

提到董明珠,大众对她的第一印象“女强人”、“热搜体质”等,事业被各种光环加持的她,生活、家庭关系却是一言难尽,

但如果不是丈夫去世,董明珠的人生应该是会和其他人一样,做一个贤淑的家庭主妇吧。

坚持是成功的基石

董明珠出生于1954年的江苏南京,她成长在一个有7个兄弟姐妹的普通家庭,是家中的老幺,虽然生活不算富裕,但也算是顺风顺水。

儿时的董明珠性格腼腆温顺,总是微笑着听别人说话,几乎别人说什么她都同意。在那时,“好啊”是她的口头禅,她很少拒绝给别人的请求。

虽然她从小性格温顺,但是骨子里一直有一股冲劲,并且天资聪颖、勤奋好学,上学期间成绩一直名列前茅。

后来她凭借自己的努力,被安徽省的一所教育学院录取了。大学毕业后她顺利进入了一家研究所,做行政管理工作。

在工作中期间,她遇到了一个同事,俩人相见恨晚,永远有说不完的话题,很快便确认了恋爱关系,随后结婚生子,过着平淡幸福的日子。

但事不所愿,在儿子2岁这年,丈夫的身体出现了问题,需要高额的医药费,已经超出了家里可承受的范围。

董明珠为了挽救丈夫的生命,东拼西凑借了10万元,全部投入了治疗,一年后丈夫还是不敌病魔,去世了,家里只剩2岁的儿子和她相依为命。

突然地变故一时间让董明珠难以接受,但这件事也成为了她人生的转折点。

行政的工作很稳定,但是现在她还要还高额债务,生活的重任全部压在了董明珠身上,那6年她孤身一人,奔波在工作和孩子身边。

在外人看来,董明珠这辈子应该就这样了,然而这时候她做出了一个决定,不再拘泥于这份一眼望得到头的工作,她要去珠海打拼。

她将年幼的儿子托付给父母照顾,便只身一人来到了珠海准备重启新生活,即使她这时候已经36岁了。

来到珠海半个多月后,董明珠才终于找到一家愿意接受她的公司:“海利”空调厂(格力前身),工作内容就是负责销售家电。

虽然她从未做过这个行业,但是看着高额的提成她还是心动了,便毫不犹豫的接受了这份新的挑战,想要缓解家里债务的燃眉之急。

在销售行业想要挣到钱,就一定要成为销冠。为了这个目标董明珠每天四五点就来到工厂了解家电型号配置,将每一个产品熟记于心。

在了解产品后,就开始各地跑业务,拓人脉,被人拒绝、冷言相待早已是常态,但她也已经习惯,根本不放在心上。

就这样坚持半年后,董明珠的总销售额达到了300万,成为了王牌销售,创造了自己的奇迹。

也因此董明珠很快还清了家里的债务。并在公司备受嘉奖,成为员工们的先进榜样,但她没有沉溺于奖章与赞赏之中,而是更加虚心上进,开辟自己新的机遇。

藤蔓无畏高

1991年,特区工业发展总公司将旗下两个公司划分出来,专门做空调产业,由此成立了格力电器。

为了拓展市场,董明珠被调往安徽。仅仅不到1年的时间,安徽的销售额就达到了1600万。

公司看到董明珠的能力,紧接着又派她去了南京占领市场。但南京的空调市场,已经被很多大品牌占领了先机,各种小品牌也都各出奇招想分一勺羹,整个市场竞争愈加激烈。

而格力在其中完全是个“后辈”,与客户之间还没有建立起最基本的信任。这种情况下,想要在各大品牌的竞争之下出头,更是难上加难。

董明珠苦思冥想后,决定与当地现有的格力经销商通力合作,分头行动向本土榜上有名的公司进行自荐,在他们面前混个脸熟。

她经过一段时间的四处奔波,用尽办法才终于签到了一张200万的单子,之后建立了市场口碑,销售额也终于增长了起来。

一年后,她在南京的销售额达到了3000万+,格力成功抢占了南京市场。

这也让董明珠在业内声名远扬,成了无人不知,无人不晓的女强人。公司上下都对她佩服不已,这也为她全票当选经营部长做了铺垫。

1994年,公司进行创新变革,花大价钱招揽了很多技术人才加入公司,与此同时,也大幅度降低了销售人员的提成比例。

这一政策的实行,导致大批销售骨干集体离职,王牌销售董明珠自然也被格力对手高薪诚聘,她毫不犹豫地拒绝了。

对于格力,她怀有一份感恩的心。为报曾经的“知遇之恩”,董明珠选择留下来,并且在上级的推荐下临危受命,担起经营部的重担。

董明珠上任后,着重全国各地的市场发展,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战略眼光和销售能力,年销售额增长率达到了17%,带领格力走向的新的巅峰。

在格力的这些年,董明珠没有休过年假,直到现在才可以过个礼拜天。最大的愉快,是看格力的销售数据增长。

截至至2012 年,格力已经实现1000亿的销售,在世界上连续8 年销量排在第一。

同年,董明珠出任格力集团董事长,凭借个人业绩,多次获得知名经济杂志的认证;格力公司也成为了世界500强企业,并在家用电器类排名全球第一,至此形成了一个被寄予厚望的民族品牌。

2013年,在格力发展如日中天之时,与雷军一同参加中央电视台年度经纪人物典礼,在现场氛围促使下,雷军表示:未来五年,小米的营收一定会超过格力,那个时候董总要输我一元钱。

听了此话,董明珠立马不甘示弱的回答:“你放心,小米是不可能超过格力的,咱既然要赌就赌个大的,直接赌10亿怎么样。”

这战书已经发到家门口了,雷军接下这战书,并表示若自己赢下这10亿,就把钱全部分给小米的员工。

其实,这一次的对赌协议,实际上没有真正的输赢。从市值来看,格力以2840亿人民币市值略胜小米2915亿港元(2491亿人民币)的市值一筹 。

而过去5年时间里,二人每一次公开场合对于赌局的回应,每一次财报业绩发布的较量,都赚足了业界眼球,从自身角度都创收了新的业绩记录。

只能说,两人是双赢。

事业中的“亲情通行证”?

在空调业界,格力已经打出了自己的名声,很多消费者都十分信任格力的产品,这使得格力在很多经销商的眼中成了“香饽饽”,他们都想从格力多拿点货。

为了挣更多的钱,经销商开始想各种“歪门邪道”的办法。其中一人通过关系认识了董明珠的哥哥。

他向董明珠的哥哥承诺,他只要拿到100万的货,就给他2-3万的提成,以此类推。

从市场角度,经销商多拿货,对格力是件好事,而自己的亲哥不过跑跑腿,当个中间商,还能从中赚点好处费。

哥哥便专程来找妹妹董明珠,想着让妹妹走个“后门”操作一下,还带了妹妹爱吃的家乡特产。

不曾想董明珠不仅一口回绝了,还为了杜绝类似情况的发生,立刻打电话通知该公司:将停止合作,不再对其提供货源。

哥哥没想到妹妹这么决绝,便恼羞成怒道:“你一点脸面都不给我留,我就当没有你这个妹妹,以后家谱里没有你了。”

哥哥的话犹如针扎一般,深深扎疼了董明珠的心。但是她知道一旦开了这一个口子,那么日后就会有更多需要“帮忙”的人来求她。

更何况,自己在这个职位上,不仅是大家的领头雁,决定未来发展走向,同时她也应当成为下属的榜样,很多的规矩要从自己这儿就立起来。

因此,她只能下了哥哥的面子,这是为了团队更好的发展。

之后,董明珠便收到了哥哥的一封来信,信中表明要与董明珠断绝关系并将她踢出族谱。直到20年后哥哥生病后她去探望,两人才冰释前嫌。

在外人眼中她好像不是一个“妹妹”,而对于妈妈这个角色,董明珠每次提及,满口也全是自责与遗憾。

事业上的她强硬、彪悍、不容挑战。但身为一个女人,一个母亲,谈到儿子时她又敏感、脆弱。

为了挣钱,她错失了陪伴儿子成长的时间。一年到头,董明珠很少有时间与儿子见面。每次回家儿子总是很乖巧,但小手却一直拉着她,向妈妈表达自己的不舍与依赖。

董明珠虽然身价过亿,但是她并没有溺宠儿子。从小学到大学,董明珠称从来没有去接送过儿子一次。

儿子成长的一路,董明珠更是没有给儿子任何“直通卡”,在儿子硕士毕业后在重庆找工作时,她也没有给儿子开后门或者提供各种渠道。

据董明珠介绍,她儿子身高一米九多,现在是单身,现在仍是租房子住,月薪5000元左右,有车但是不是什么豪车,平时他很少提及家里的情况,为人比较低调沉稳。

坚持底线、不忘初心,这是董明珠为人处事的原则。因此不管是在哥哥还是儿子的事情上,她始终坚信自己是对的。

也正是因为有原则,她才能让格力立于不败之地。

日常生活中的董明珠非常简单,她几乎不化妆,也不是很追求所谓的高奢名牌。在她心里,这些都是外物,个人内里的成长才是最重要的。

董明珠忙于事业,也一直没有再婚,和儿子生活在一起,相互有了更多的陪伴,过着简单幸福的生活。

我们最近一次看到董明珠的消息,是在一档记录年轻人初入职场的综艺节目中,当时节目组邀请董明珠来当面试官,亲自面试五位应聘实习生。

她一改往日不近人情的印象,展现了不为人知的一面,并解答了大众关心的多个问题。

今年已经68岁的董明珠,还能够保持对工作的激情和热爱,这样的精神也正是我们职场人需要学习的地方。

外界总是对董明珠保持着高度关注,也是因为她不管对别人,还是对自己都够狠。而成大事者都需要这股“狠劲”。

而新人进入职场第一件事就是找工作面试,面试则是我们进入心仪公司或企业的敲门砖。

所以,要想获得“腾飞”的机会,就必须得明白如何虏获面试者的心,获得心仪的offer。

不论是当老板还是上班找工作,关于职场的认知和了解都是底层建筑,必须打扎实,方能为之后的升职加薪添彩。

正如董明珠这一路以来的经历,从底层的业务员做起,一步一步走到总裁、董事长的位置上,稳扎稳打,清楚认知每一步应该做什么,才有了今天独一无二的董明珠。

(图片及故事素材均来源于互联网)

未解之谜排行